稿源: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编辑:白璐 2024-08-28 18:08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杨
八月,万物蓬勃,繁花似锦,祖国怀抱里的新疆,风光旖旎,物阜民丰,各族儿女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
谆谆嘱托,饱含深深期许;殷殷期盼,指明前进方向。自治区党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毫不动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疆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新疆所有工作向此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
广袤大地,响彻同心筑梦的伟大乐章;天山南北,遍开民族团结的绮丽之花。
同心同向 聚焦主线谋篇布局
8月24日,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全会对标党中央改革部署,描绘出新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图”。在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中,排在首位的是“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这样的考量与安排,正体现了自治区党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的政治自觉。
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组织集体学习,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今年4月15日,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聚焦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对牵一发动全身、一子落全局活的工作进行重点部署。
各级各部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各类学习宣讲培训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
7月6日,伊犁州、阿勒泰市和红墩镇三级人大代表走进阿勒泰市红墩镇乌希里克夏牧场,通过宣传宣讲、冬不拉弹唱、发放宣传资料、接待选民等方式向牧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各族群众心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唐晓波摄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决定,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名代表进万家”宣传宣讲主题活动。
自治区政协围绕“创新拓展疆内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开展专题议政,聚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视察和民主监督。
……
以认识到位确保行动到位,各族干部群众增信心、筑同心,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化润心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当阿勒泰黑走马遇上广东醒狮,当少林武术遇上龟兹乐舞,当京剧昆曲遇上刀郎木卡姆,美美与共的民间艺术令人如痴如醉。
眼下的新疆,人们见面时的常用语是“走,看演出去!”“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正在火热进行,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新疆,共享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饕餮盛宴。
8月21日,演员在乌鲁木齐儿童公园表演舞蹈《斗熊》。当日,参加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的各演出团队来到乌鲁木齐街头、景区、广场、公园等地,将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展示给市民和游客。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亮摄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文化认同始终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以文结缘、以艺聚友,新疆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增强认同,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
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回宣讲团走进社区、校园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情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鲜活生动的故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者、践行者、传播者。
传承文化,提供丰厚精神滋养——
新疆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扎实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发掘保护、研究阐释、活化利用等工作。“新疆四史”流动博物馆实现“百县千乡”全覆盖,年均举办展览3000余场,惠及群众70余万人次。各类非遗馆、非遗集市、非遗体验中心、传习所遍地开花,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
加大供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新疆已建成111个公共图书馆,118个文化馆,113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区、地、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完备。598个“文化大院”示范点,搭建起群众看得见、听得到、参与得了的平台。群众才艺大赛、“村晚”、“村BA”等,都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
教育入手,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
新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全区蓬勃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铸牢青少年信仰之基、思想之基、语言之基、情感之基、文化之基、行为之基。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青少年成长成才之路更宽广。加强对青少年的现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引导他们积极融入现代文明生活。
心手相连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六星街里还传来巴扬琴声吗?阿力克桑德拉的面包房列巴出炉了吗?……”最近,一首悠扬而深情的歌曲《苹果香》火遍网络,让伊宁市六星街人气更旺。
傍晚时分,在六星街,工作了一天的居民,褪去一身的疲惫,拿起手风琴,端起自己酿的格瓦斯,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夜色下载歌载舞,歌声、掌声、笑声、欢呼声汇聚,交织出一幅和合之美的幸福画面。
六星街有3500多名居民,来自13个民族。文化因交融而多彩,生活因团结而幸福,美美与共是这里吸引游客的最大魅力。
新疆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等“十一进”活动,开展“好居民”“好员工”“好邻居”“好大院”“好巷道”等创建微行动,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浓厚氛围。
5月22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延安路南一巷23号民族团结大院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胜利路街道羊毛湖社区在这里开展以“同心筑梦 石榴花开”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额敏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回族退休民警马新华,无私赡养汉族“爸爸”杨吉春20年,无偿帮助哈萨克族“弟弟”叶尔木拉特·克孜汗一家三口12年,关爱哈萨克族“儿子”吾拉孜别克10多年。如今,“马新华民族团结大院”已成为当地最闪亮的地标。
新疆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条件。
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花园村,名为村,实际上是一个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的大型拆迁安置社区。通过深化各族群众生产合作共建、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质量等方式,经历了从传统乡村到现代社区的转型,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和治理当中。
新疆推进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深入开展新疆学校与其他省份学校“结对共建”、中小学生双向参观学习和“手拉手”等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青少年心中。
获评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的新和县11岁小学生穆妮热·阿布都万力,与丽水市12岁的吴沁霏,通过书信建立深厚友谊,并动员班级、学校的同学给结对好友写信,分享成长故事。一年间,上万封书信在丽水、新和两地往返。
新疆深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培育选树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旅游精品线路。
新疆博物馆以物证史、以史增信,展现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新疆篇章;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挖掘模范感人事迹、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和田夜市构建旅游休闲综合体,打造各民族交流“会客厅”。
天山南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石榴花开幸福长,籽籽同心绘新卷。新疆各族儿女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汇聚起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