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档案故事”

——记寨上街道档案室工作群体

999595

档案室“攻坚党小组”

党的二十大以来,寨上街道办事处档案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把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到档案工作全过程之中,被评为“天津市机关档案工作评估一级单位”,在多次检查考评中取得佳绩,为街道高质量党建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不平凡的新时代“档案故事”。

“不是窗口,胜似窗口”

服务百姓用真心

“谢谢你们……”5月的某天,家住坨南里社区的李大爷终于收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佐证材料,紧紧拉住寨上街道档案室工作人员冯彩宏的手激动地说道。原来,作为蛏头沽村拆迁户,李大爷家新购住房可以享受优惠退税政策。但年深日久,佐证材料早已不在,加上老伴和孩子都瘫痪在床,片刻离不开人,老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后经社区对接,老人将困难反映至街道档案室,虽然窗口服务期已过,但为了保障群众利益,档案室最年长的孙老师提出特事特办,不能让好政策在档案环节“掉了链子”。经信息核对和社区调阅登记,不到一个小时,承载着群众福祉的资料袋就被送到李大爷家中。

李大爷的事只是寨上街道日常档案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却是百姓生活“天大的事”。据了解,党的二十大以来,寨上街道档案室坚持为民服务办实事,树立窗口意识,年均整理档案12万件,为群众调阅档案信息6000余件,为党和政府各项政策落实到基层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冯彩宏告诉记者,档案工作既要把握政策,更要贴近民心,把每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2023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特殊困难群体档案服务新模式,强化档案信息精准服务和跟踪问效,常态化开展电话回访,及时优化工作流程,做到及时、准确、贴心,让党的政策有温度,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青春赋能、创新先行”

档案工作有妙招

档案工作“细”字为要,一丝一毫都容不得马虎。寨上街道档案室现有3人,最年长的孙老师已过知天命之年,2名年轻同志平均年龄26岁。工作中,被称为“百岁铁三角”的他们虽然年龄差异大,但心往一处想。2023年,受疫情影响延宕三年的档案资料面临一次大整理。大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再一次焕发生机。3名同志成立“攻坚党小组”,主动亮身份、比业绩。

彼时,涉及寨上街道的资料存在归类不合理问题,特别是滨海新区成立以来,寨上街道与营城镇合并,包括蛏头沽村在内的18个村居拆迁档案全部并入寨上街道档案室,村与村信息关联,事与事相互交织,整理工作亟待“破局”。新晋干部韩玥君提出数字化整理归档,她和冯彩宏一起动手,逐个村居逐项材料进行扫描归档,建立关键词库,并自学档案管理软件操作和信息化技术,仅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三年没有完成的档案数据电子化工作,大大提升了查询调阅效率。

档案室“攻坚党小组”还针对基层街镇拆迁户档案工作新特点,首创“123”档案工作法,即1分钟内完成基本信息登记、2天内完成档案查询整理、3天内实现居民自助领取办结。经测算,2024年服务群众平均用时比上年同期缩短了35%,极大便捷了群众,受到了百姓的一致赞誉。

“团结友爱、作风踏实”

履职尽责讲奉献

档案工作枯燥乏味,但有苦也有甜。寨上街道档案室的3名同志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孙老师年长,上有老下有小。冯彩宏作为新市民,个人的事情不少。新入职的韩玥君更是典型,她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军嫂,爱人远在三亚某海军部队任职,二人聚少离多,每年在一起的日子“掐着手指头都能算出来”。同时,她还要担负起照顾双方父母的责任。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她不仅要面对海量的新知识,还要服务好接连不断的群众档案需求,真有些慌神。但没想到,有些“社恐”的她却在短短2周内记下所有规章制度,1个月后就能独自上手办理业务,“办事干脆利索、走路一阵风”,赢得了同志们的一致认可。

2023年,档案数字化整理工作初见成效,当年还没休假的韩玥君主动提出自己是新同志,应该发扬风格,让其他同志先休假。了解到她的实际困难,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都非常关注,联系到韩玥君家属所在部队,对接休假时间,当年9月,终于让两地分居近半年的夫妻探亲团聚。 记者 刘芸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