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毛石

王雅鸣●滨海丛话

1987年,汉沽的高家堡村开始搞海上运输,由一条80马力的机帆船,拖上6条风船进行拉毛石运输,路线是从海河闸到秦皇岛。

那个年代,木质渔船叫风船,借助风力航行。机帆船还很少,因有发动机做动力,分110马力、上海80和天津动力三个档次。高家堡村有一条较为先进的80马力的机帆船,船长是40多岁的高廷彬。

那天,他们刚装好几十吨重的毛石,就收到天气预报,说海上将有五六级大风。他们不敢怠慢,准备晚上六点出发,计划转天下午四五点到秦皇岛。晚上九点,他们的一拉溜船刚到大清河一带,风头就赶到了。高船长发现天空上出现了几团黑云,像几头黑猪在天上飘。想起渔谚说:黑猪过河,大雨瓢泼。于是,他喊:“大家注意,来天头了(坏天气到了)!”

果然,狂风挟着大雨就盖下来。虽然每条船上都苫着帆布,但一经风雨立刻增加了重量,加上风浪太大,打头的机帆船再也难以拖动后边的六条船,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于是,只好解开了拖拽的缆绳,慢慢漂行。

这时风浪更大了,一个大浪刚过去,又一个大浪就压过来,船像一只小瓢儿,一会儿被狂风摁进海里,一会儿又浮上海面,船上根本站不住人,巨浪翻滚,形成了浑船埋。为了活命,高船长下了两道死命令:一是八个人身上要拴牢绳子,一头固定在船上,一头绑在腰上,防止掉进海里;二是为减轻船的重量,大家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往海里扔毛石。

扔毛石也不是瞎扔,而是要在渔船浮上海面的一刹那,从船头开始扔,然后依次是船中和船尾。分工完毕,船上的八个人不敢怠慢,踉踉跄跄地挪到船头,站稳脚跟,看好时机,飞快地动手往海里扔毛石。

海上人管机帆船的机器叫车,安排三个人负责在舱里机器的运转,他们依次叫大车、二车和三车。三车是高景师,20多岁,第一次上机帆船就搪上了天气,心里有些害怕。但看到全船人不惧生死,互相加油,也鼓起了勇气。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他将动力闸一把拉到头,扶着舱板艰难地爬出舱口,也加入了扔毛石的行列。这时,船上的烟囱突突地喷出道道黑烟,在黑暗中疾速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不知过了多久,在大家的一番苦干下,十几吨的毛石都填进了大海,船体一下减轻了负载,露出了吃水线。

高船长一看,立即喊停。因为船体也需要一定的重载,船太轻了也不利于航行。这时,他一眼看到三车高景师,“你咋在这儿?咋不在底下看着机器?”

话音未落,就听船底发出一阵不同寻常的响声,感觉船像是搁浅了。高景师探头一看,一股股沙子扬了他一头一脸,螺旋桨叶子发出瘆人的“咔咔”声。他紧跑几步,跳下船舱一看,动力闸拉到头后,船一直高速前行,船靠岸了油门还没松,导致螺旋桨在沙地上飞转,很快被打坏了。

高船长关了机器,望着黑乎乎的海面,顿时手足无措,盘算着先等等后面那六条船。一个多小时后,其余六条船也陆续赶到了。原来他们也是遇到险情后,扔掉了船上的毛石,才转危为安的。

天亮后,高船长几个人上岸买来螺旋桨安上,这才开始往汉沽海域返航。这次海上运输不仅没赚到钱,还赔进去几千块的油钱。好在有惊无险,人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