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人”的“尖扎情”

——记滨海新区援青医疗队

■ 记者 尹冰晶 报道 李楠 摄影

977943

尖扎县人民医院新址

977944

高俊娟工作照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是滨海新区对口支援的“黄南一市三县”之一,在这里,一批又一批援青干部用汗水与付出,书写着“滨城”与尖扎的故事。其中,援青医生们的到来给尖扎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近日的探访之行中,记者来到这些援青医生的身边,亲身感受这些“滨海人”的“尖扎情”。

援青专家救治高危病人

现场教学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在刚刚投用的尖扎县人民医院新址,记者见到了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的援青专家高俊娟主任。此时已是晚上7点多,但高俊娟依然和同事们讨论着患者的病情。高俊娟告诉记者,作为急诊科的医生,“随时待命”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有一回凌晨1点多,我们接诊了一位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也就是所谓的室速,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当时,这边的医生没有做过这类诊疗,就和病人及家属沟通,让我来对患者进行救治。他们当时一说是天津的援青专家,病人和家属就都很信任我,决定不再转院,让我救治。”高俊娟说。

提起这位病人,同在急诊科的主治医师东智项杰也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这一病例是尖扎县的首例室速诊疗病例,“当天凌晨,高主任很快就过来了,紧急给这位病人进行了除颤治疗,病人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我们医院急诊科成立比较晚,但病人很多,尤其是危重病人。通过这种现场真实病例的诊疗教学,我们所有大夫的医疗水平特别是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东智项杰说。

新区参与援建

医院“硬件”提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是高俊娟援青的第二个年头,刚来尖扎县的时候,她的工作地点是在尖扎县人民医院旧址,虽然条件艰苦,但承载着她援青的大部分时光。“刚来的时候这里挺颠覆我认知的,这家县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但它的整体面貌感觉像社区医院,空间狭小、楼道昏暗,抢救室的设备也不齐全。”高俊娟说。

2024年3月,在滨海新区参与援建下,尖扎县人民医院新址正式揭牌。新医院占地面积42亩,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达205张,同时还引进了64排螺旋CT机、磁共振等先进的医疗救护设备,成了区域内高水平的诊疗中心。在“硬件”条件得到提升的同时,以高俊娟为代表的援青医生们也使当地的医疗“软件”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东智项杰告诉记者,援青专家来之前,他们对很多危重病例都束手无策。援青专家们的到来,不仅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诊疗技术,更教会了他们很多医学领域的最新知识,为距“滨城”千里之外的尖扎县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留下先进技术和理念

造福当地百姓

东智项杰说:“2022年医院胸痛中心启动建设以来,一共救治了相关病例1000多人,其中高危胸痛病例100多人,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认可。而且援青医生在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等先进设备的使用方面教会了我们很多实用的技术,让我们这些当地医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在工作精神方面,我们也学到了援青专家们执着的精神,更让我们的工作理念有了全新的进步。专家们留给我们的各方面的知识我们都会好好运用,努力用这些技术造福尖扎百姓。”

“还有三个月,我的援青生涯就要结束了。”高俊娟说,“援青经历在我的一生中都将是一段值得记忆的经历,会让我今后的职业生涯有更进一步的提升,也让我‘治病救人’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希望未来尖扎县不管是经济也好、生活也好、健康也好,各个方面的水平都能有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我们所有援青干部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