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京津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老百姓看病就医步入“快车道”【“乐”活京津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老百姓看病就医步入“快车道”

稿源:津云   编辑:马润荞   2024-02-25 18:14

策划:王聪 设计:李博婷

津云新闻讯:今年65岁的吕志萍阿姨是天津市的一位退休人员,有儿子在北京工作,逢寒暑假要去照看小孙子,家中还有老人在河北老家生活,吕阿姨经常要在京津冀三地来往。“以前也可以在外省市拿药,但是我们岁数都大了,自己不会操作,还得找孩子或者别人帮忙,有时候也不好意思总麻烦他们。”患有糖尿病、血压高的吕阿姨在外地就医拿药很不方便。

2023年4月以来,京津冀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实现了“免备案”。市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异地就医结算十项便民措施的通知》,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保障便民服务水平再提升。“现在可好了,在儿子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刷医保卡就能全程办理挂号、刷卡、就医、取药,我这些慢性病的药到这就能取,特别方便。”

京津冀三地居民跨省就医所占比例不低,为了能够减轻市民的经济负担,京津冀三地不仅实现了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同时,不断改进就医流程,实现京津冀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截至目前,天津市参加京津冀地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89家,互认项目达到50个;参加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73家,互认项目达到30个。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此,天津市聚焦跨省流动人口就医结算需求,持续打通瓶颈堵点,推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步入“快车道”。

天津市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张涛介绍,2019年,天津市具有住院服务资质的42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服务;同年底,实现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京津冀成为首个通过国家异地就医平台实现门诊直接结算的试点区域。2021年,推动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范围从京津冀扩大至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供异地门诊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动态全覆盖。2022年以来,市医保局聚焦规范管理和简政便民,出台天津市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办法,全面实现医保跨省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推动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构扩面,巩固“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2023年4月份,京津冀三地参保群众区域内异地就医“免备案”,真正实现“一码通行”。

截至2023年底,天津市累计开通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分别达到458家、1851家、782家。2023年,天津市作为参保地,累计到京、冀就医直接结算232.3万人次;天津市作为就医地,京、冀参保群众累计来津就医直接结算396.6万人次,有力解除了“垫付跑腿报销”的困扰,为人员往来和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注入医保温度。

近年来,天津市卫生部门持续推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本市医疗水平,优化三地医疗资源,让百姓就医更加便捷,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天津市卫健委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协同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坐落于静海区的全球最大血液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一期项目已于2023年9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天津市还以辐射带动河北省发展为导向,全力支持优质医疗资源向河北省延伸。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规划后勤处处长万健介绍:“近年来,我们始终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卫健委于2018年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并于2021年与京、冀卫健委、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

为了加快推进京津冀医联体建设,京津冀卫生健康委不断推动三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并向河北省延伸,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医疗机构人才“共享、互动”机制。截至2023年12月,天津市9家三级医院与河北省11家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型医联体,定期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去河北省相关医院开展坐诊、查房、教学等工作,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摄影 戴涛 海报策划 王聪 设计 李博婷)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