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外交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高。中国外交不仅有大作为,也有大志向,不仅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要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必然是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各个国家虽然都在研究分析自身的综合国力,但侧重点有鲜明的不同之处。
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克莱因在《世界权利的评价》和《80年代的世界国力趋势与美国对外政策》两书中,论述了国家实力的概念。其测算综合国力的方程为:综合国力=(C+E+M)×(S+W),即综合国力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乘积。式中:C代表面积、人口等基本实体,E代表经济实力,M代表军事实力,S代表战略目标,W代表追求战略目标的国家意志。
1987年,日本经济企划厅发表了《日本的综合国力》一书。有别于克莱因国力方程的五大构成要素,该报告提出了测定日本综合国力的三大要素:国际贡献能力、生存能力和强制能力。日本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经济实力贯穿始终,具体展现出日本高度重视企业的力量,重视产品与服务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科技类因素、经济类因素,还是政治类因素和军事类因素,都与人以及思想、文化息息相关,即一国的综合实力深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西方国家虽然强大,但大多数国家建立得比较晚,如美国1776年建国、澳大利亚1788年建国、加拿大1867年建国,这些国家都是新兴移民国家,相对缺乏厚重的历史记忆、精神纽带。而对于日本,所有的一切都是学来的,缺乏自己的精神内核。在中国人看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主席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哪里”的具体内涵。中国的发展不同于西方的丛林法则,是典型的文明型力量,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始终不变的主线是独立自主、服务发展、文明互鉴、互利共赢,这是中国外交的魅力所在。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中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是21世纪中国承诺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也是中国外交的底色。中国主张各国之间应该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自2004年至今,中国始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中国先后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等,向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使命。只有实现不断发展,中国才有可能解决自身和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978年,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美贸易额由1979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5800亿美元。2018年,美国经济总量超过20.5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今天,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的经济总量单位为万亿美元,而中美各自的经济总量以10万亿美元为单位。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2019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美国。一系列震撼成就彰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越来越强,国际社会对中国作为的期待越来越迫切。
文明互鉴是中国外交的坚守。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长期以来,西方推崇的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等人为地撕裂了世界,简单机械的二元对立思维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繁荣。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中国推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等理念性、制度性公共产品也应运而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特别强调基于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文明互鉴。
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追求。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威胁和挑战。以“一带一路”为例,这一倡议坚持三共原则:共商、共建、共享,坚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
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过去的全球化形成了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一体化”与“不平等”是这一体系的两个最主要特征。在这个经济体系中,“中心”国家拥有生产和交换的双重优势,对“半边缘”和“边缘”国家进行经济剥削。
“一带一路”是对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超越。世界体系理论的逻辑是“中心—边缘”秩序,而“一带一路”的逻辑是“去中心”,即通过互联互通将边缘地带打通成为节点,节点之间形成网格,每一个国家都是“自中心”,由此各个国家在网格体系中实现公平与普惠。
总之,面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不仅在改变国际格局,也在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中国外交体现大国担当,必将造福世界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