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
[唐]王勃《八卦大演论》
“故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典故释义
登上泰山以后再看群山,就能明白山脉分布的情形。
※引用示例
2015年11月6日,习近平在越南国会上指出:“中国唐代诗人王勃也说过:‘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中越关系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登高望远、携手努力,为开创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局面,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亚洲和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光明日报》2017年3月18日,第2版)
①唐初文坛沿袭六朝以来的淫靡浮华之风,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人大胆开拓创新,力图扭转文坛的不良风气。
②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唐四杰”之一。他幼年聪慧,六岁便能赋诗,其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豪迈,深得师友们的称赞。
③王勃自幼饱览六经,九岁时读经学家颜师古注解的《汉书》,竟指出多处错误,撰写《指瑕》十卷,被誉为神童。
④王勃读书时喜欢旁通博览,因而深感知识之浩瀚无涯。他认为,读书时必须不断求学,方可博古通今,正所谓“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⑤后王勃跟随长安名医曹元学习《周易》《黄帝内经》《内经》等典籍,在医学、历法等方面颇有造诣。
⑥十六岁时,王勃参加朝廷的幽素科试,金榜题名,被任命为朝散郎,是当时朝中年龄最小的官员。
⑦在长安时,王勃写下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友人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⑧王勃年少得志,不免生出一些傲气。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结果却惹得唐高宗大怒。
⑨王勃的仕途由此变得坎坷。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修滕王阁成,大宴宾客。
⑩宴会上,阎伯屿假意请诸人作序,王勃竟不推辞,当众挥笔而书,顷刻而就,满座宾客无不惊叹,文采斐然的《滕王阁序》由此千古流传。
忻秉勇(上海) 绘
尺寸:51cm×41cm 年代:2019
声明:本文中涉及《学习用典 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中的图片文字版权归读图时代(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