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目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典故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典故释义

成人之后进入大学,其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自我革新,在于最终到达尽善尽美的境界。

※引用示例

习近平2014年5月4日在参加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①秦始皇晚年残暴,焚书坑儒,搜刮民脂民膏,致使民不聊生,许多有志之士都在寻求拯救苍生之道。

②当时有个年轻人叫张良(?—前189),他曾经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希望能以此解救百姓,却以失败告终。

③张良意识到,解救百姓不能只依靠武力。他潜心求学,砥砺品行,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有胆有识的人。

④随着学识不断增长,张良越发体会到,要成为一个拯救天下的贤才还有很漫长的道路,于是他前往各地游学,访贤求师。

⑤张良游学至一个小镇里,走过一座桥时,发现桥头上坐着一个白胡子的老人,看起来高深莫测。

⑥老人突然把一只鞋子扔到桥下,并且很不客气地招呼张良帮自己把鞋子捡回来。张良心中纳罕,却也照做。

⑦老人又将脚伸到张良面前,让张良给他穿鞋。张良虽然有些不忿,但又觉得应当尊重老者,于是恭敬地给老人穿上了鞋子。

⑧老人十分满意,笑呵呵地点头,迈开大步离去。张良见老人健步如飞,心知对方是难得一见的高人,便紧紧地跟了上去。

⑨老人见张良对自己毕恭毕敬,便约他到桥头相会。几次考验,老人拿出一卷书交给张良,告诉他这是《太公兵法》,只传给品学兼优的后辈。

⑩张良此后苦心钻研《太公兵法》,很快就成为品学兼优之士,最终辅佐刘邦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创立了大汉王朝。

杨 越(上海) 绘

尺寸:50cm×40cm 年代: 2019

声明:本文中涉及《学习用典 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中的图片文字版权归读图时代(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