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典故释义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引用示例
习近平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祖国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凝结着广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7月19日,第5版)
①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的高祖范隋在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正值中原兵乱,民不聊生,遂定居吴县。
②青年时,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京应天府求学,拜在戚同文门下。数年寒窗苦读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③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考中进士。不久,母亲病逝,范仲淹为母守丧,居应天府。晏殊听闻范仲淹有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范仲淹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每当论及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
④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范仲淹声誉日隆。
⑤天圣六年(1028),范仲淹向朝廷上疏,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宰相王曾对范仲淹极为赞赏,在他的举荐下,宋仁宗征召范仲淹入京,任为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⑥宋仁宗即位之初,章献太后把持朝政。范仲淹上疏太后,请求还政于仁宗。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惊失色,批评他过于轻率。范仲淹据理力争,并请求离京为官,被任为河中府通判。
⑦范仲淹虽“处江湖之远”,却不改忧国忧民的本色。在此期间,他多次上疏议政,主张削减郡县,精简官吏。他的这些上疏虽未被朝廷采纳,但其一片赤诚之心终于打动了宋仁宗。
⑧不久,天下大旱,蝗灾蔓延,江淮和京东一带灾情尤其严重。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宋仁宗应允。范仲淹应诏赈灾,开仓济民,并将灾民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以示警诫。
⑨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向宋仁宗进言。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最终,范仲淹因言辞激烈被贬出京。
⑩后因边事吃紧,宋仁宗召范仲淹回京。边事稍宁,范仲淹又任枢密副使。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其名作《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李 晨(辽宁) 绘
尺寸:50cm×40cm 年代:2019
声明:本文中涉及《学习用典 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中的图片文字版权归读图时代(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