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
[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
※典故释义
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为小小的蚁穴而崩溃。
※引用示例
习近平2015年6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时指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的腐化变质、违法,都是从小的生活问题、吃喝问题、违反八项规定开始的。”(《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7页)
①白圭,名丹,战国时期著名商人。少年时拜隐居云梦山的鬼谷子为师。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将其中的致富之计传于白圭。
②白圭离开鬼谷子之后去魏国做了国相。魏国都城大梁靠近黄河,经常遭受黄河水患,白圭善修水利,自称治水的本领比大禹还高超。
③一次,白圭照例亲自检查河堤,发现了一处蚁穴,主管大堤的官员对这个蚁穴毫无察觉,还满不在乎。白圭极为恼火,要依法惩治修堤坝的官员。
④魏国的大臣大多不以为然,认为千里之堤,固若金汤,一个小小的蚁穴根本不会对大坝造成威胁,白圭小题大做。魏惠王也觉得白圭是在吹毛求疵,要求太严格了。经过讨论以后,这事不了了之。
⑤白圭感叹,千里长堤的崩塌往往都是从一个个小蚁穴开始的。如果不重视,就会有更多像蚁穴一样的小问题堆积起来,逐步蚕食整个长堤。他见魏国君臣如此缺乏远见,毅然弃官而去。
⑥此后,白圭到中山国和齐国游历,这两个国家的君主早就听说白圭的智慧和才略,都想把他留下任官。但白圭在游历诸国后,早已厌倦了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于是都婉言拒绝了,选择经商为生。
⑦白圭途经秦国时,正值商鞅变法,他对商鞅重农抑商的政策极为反对,由此对政治深恶痛绝,彻底走上经商之路。
⑧白圭才智出众,独具慧眼。他在谷类成熟的时候收购粮食,出售丝织品;在蚕茧收获的季节收购帛絮,出售粮食。以此赚取利润,迅速致富。
⑨白圭经商就像伊尹为政、孙子用兵一样,为掌握市场的行情及变化规律,他常常深入市场考察,对城乡物价了如指掌。
⑩白圭虽为富商,但生活俭朴,摒弃嗜欲,以最高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为时人所敬重。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奉白圭为“治生之祖”。到了宋朝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封其为“商圣”。
孙作范(黑龙江) 绘
尺寸:40cm×50cm 年代:2019
声明:本文中涉及《学习用典 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中的图片文字版权归读图时代(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