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
[北宋]张载《正蒙·乾称篇第十七》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汝)于成也。”
※典故释义
艰难困苦的外部条件往往可以像打磨玉石一样磨砺人的意志,使之终有所成。
※引用示例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①北宋初年,党项族崛起,宋仁宗时,李元昊建立西夏国,经常侵扰宋朝西部边境,宋军多次败北。后宋、夏议和,宋朝每年给西夏银两及绢、茶叶等大量物资,以换得边境和平。
②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翔郿县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青年时好论兵法,宋、夏议和后,他认为这是朝廷的示弱之举,心中很是不忿。
③二十一岁时,张载写成《边议九条》,向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打算联合焦寅组织当地民团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为国家建功立业,博取功名。范仲淹召见了这位志向远大的儒生,并对他热情赞扬。
④范仲淹觉得张载可成大器,但又觉得张载身为儒生不应该只研究军事,因而勉励他去读《中庸》,在儒学上下功夫。
⑤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刻苦攻读《中庸》,但仍觉得不满意,于是遍读佛家、道家经典。经过十多年的攻读,他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三家互相补充、互相联系的道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术体系。
⑥嘉祐二年(1057),张载赴汴京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等人同榜考中了进士。候诏待命期间,张载得到了宰相文彦博的支持,在开封府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经》。
⑦讲学期间,张载的表侄程颢、程颐兄弟前来拜见,张载听取了二程对《易经》的见解,深感自己学习得还不够。他对听讲的人说:“易学之道,吾不如二程,可向他们请教。”程颢、程颐一时间名声大噪。
⑧宋神宗继位后,王安石开始变法,张载一面赞同政治家应大有作为,但又含蓄地拒绝参与新政,逐渐引起了王安石的反感。不久,张载的弟弟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发生激烈冲突,张载遂辞官回到家乡。
⑨张载辞官回乡后,依靠家中数百亩薄田生活,整日讲学读书。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著作,对自己一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两项实践。至今,张载的家乡仍留有遗迹。
⑩虽饱受挫折,但张载一生勤勉不息。后人将其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为“北宋五子”,他所创立的“关学”与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曹雁楠 (吉林) 绘
尺寸: 40cm×50cm 年代: 2019
声明:本文中涉及《学习用典 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中的图片文字版权归读图时代(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