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
[西汉]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孔子曰:‘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又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故曰:丹之所藏者赤,乌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
※典故释义
经常出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不觉得咸鱼有腥臭味了。
※引用示例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的讲话(节选)“我讲这些情况,就是要全党都警醒起来。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那就有可能发生毛泽东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更为严重的是,我们一些同志对这些问题见怪不怪,甚至觉得理所当然,‘久入鲍肆而不闻其臭’。这就更加危险了。”
①孔子(前551—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门下弟子众多,相传有七十二贤人。其中有十人被后世称为“孔门十哲”,子夏和子贡便位列其中。
②子夏和子贡虽然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但二人的成长环境和人生追求却有不同。子夏出身贫寒,性格有些孤傲。年少发奋读书时,有人劝他出仕以改变处境,子夏却不愿去追名逐利。
③在孔门弟子中,子夏以“文学”著称。他喜欢关注时政,观点新颖,深受孔子喜爱。有一次,子夏向孔子请教《诗经》,得出“礼后乎”的结论,孔子大为赞赏。
④由于子夏治学有独到之处,所以聚集在子夏身边的都是一些见解不凡的人。在交友时,子夏也更愿意和那些道德高尚的人交往。这些都对他的学习大有裨益。
⑤子夏在孔子死后曾到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当时的名流吴起、李悝等人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
⑥子贡和子夏颇为不同。子贡除了做学问,更愿意出仕为官。他善于雄辩,办事通达,以长于政事著称。
⑦子贡还精通商道,用车马往来于鲁、卫之间贩卖货物,是孔子众弟子中最富有的一个。得益于强大的财力,子贡甚至能与国君分庭抗礼。
⑧子贡身边聚集的多是一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孔子因此向曾参说起了自己对子贡的担心,害怕他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久了,会懈怠了自己的修养品行。
⑨孔子表示,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居住在种满芝兰、散发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一长便浑身充满芬芳;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天长日久混迹于这样的环境,自己也闻不到臭味了。
⑩孔子死后,子贡的生意越做越好,还当了鲁国的大夫。但他的修养品行却有所懈怠,他逐渐变得“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直到晚年,他才像子夏那样收徒教学。
吕子扬 (辽宁) 绘
尺寸: 40cm×50cm 年代: 2019
声明:本文中涉及《学习用典 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中的图片文字版权归读图时代(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