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蜜” 酿出“极品甜”——宝坻区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高志翔   2021-01-16 11:27

一抹抹“志愿红”活跃在城乡各处,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村里乡间,一支支大喇叭,用乡音传递党音,凝聚正能量;           

各具特色的宣讲小分队将党的理论送达百姓的心坎上;           

1个中心、24个所、757个站,织密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网络。           

自2019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以来,宝坻区坚持高标准顶层设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紧盯阵地、队伍、活动三大要素,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           

如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通过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串珠成链,人气正浓。           

“理响宝地” 党的声音送进家           

“乡亲们好,我是区‘理响宝地’理论政策宣讲服务支队队员、区委党校教师刘娜,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全局性、历史性意义……”           

1月12日上午9点20分,口东镇老庄子村的大喇叭准时响起。熟悉的乡音,亲切的语调,让原本寂静的小乡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村民王建琨一边忙着给老人理发,一边侧耳倾听。           

“大喇叭一响,可以一边干活儿一边听,啥都不耽误,真是太方便了。”王建琨美滋滋地说。           

正在自家小院儿哄孙子的张大爷,跟孙子比画了一个“嘘”的手势,认真聆听起来。           

“上了年纪,报纸上的内容看不清楚,手机看得时间长了眼花,这‘大喇叭’一出声,让我们能及时了解现在的新思想、新政策,能够与时俱进。”听完广播,70岁的张大爷感慨道。           

“这次宣讲利用农村‘大喇叭’与村文明实践站相结合,既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又把党的声音传播到了千家万户。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录制视频、音频、抖音等方式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区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孟彩霞说。           

2020年初,为不断提升群众动员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宝坻区通过整合区、街镇、村(居)资源,“网罗”区内外理论专家、高校学者、退休老干部等,成立了“理响宝地”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支队,重点组织建立“百姓名嘴”“文艺轻骑兵”“播种机”等宣讲小分队,形成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基层群众讲故事、文艺骨干传精神的理论宣讲格局。           

自此,田间地头、房檐树下、荷塘蟹池等“百姓讲堂”纷纷活跃着小分队宣讲员的身影,他们及时地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志愿服务 线上线下点单融合           

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走街串户为群众普及法律法规知识。           

挽起袖子、拿起工具……将脏乱差一扫而光。           

你点单、我接单,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里。           

数九寒冬,志愿者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跃在宝坻城乡。           

清晨的八门城镇一村,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村民志愿者李娟自带针线、顶针等工具来到了村党群服务中心,为镇里的残疾人缝制被子。           

镇残联干部王彩芹也早已赶到,将残疾人的被子按户贴标签。           

针线在洗涤一新的各种花色被面上游走着,在一双巧手摆弄下,不到一会儿的工夫,一床床被子就缝好了。           

“入冬以来,我们共为残疾人缝制了二百多床棉被,能让大家温暖过冬,我们也感到特别幸福。”阳光福乐多爱心助残帮帮团志愿服务社社长田丽超告诉记者,“志愿服务社下设志愿服务队,辐射全区24个街镇,哪个村有‘点单’的需求,都会派出本村的志愿者进行服务,实现了志愿服务区域全覆盖。”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目前,宝坻全区活跃着近千支志愿服务组织,其中特色志愿服务队40支,注册志愿者近14万人,每月开展各类活动800余次。           

文明新风 吹进百姓心坎里           

“咚咚咚……”“锵锵锵……”           

在朝霞街道,大到欢庆国家大事,小到村里的婚庆喜事,总会活跃着一支锣鼓队的身影。居民们都叫它:“朝霞小锣鼓”。           

“朝霞小锣鼓”队员已达300余人,平均年龄55岁,由朝霞街道十几个村的村民组成。           

60岁的李春兰去年加入锣鼓队,她告诉记者,过去很多村都有锣鼓队,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电视、手机视频的普及,听大鼓看大戏的人越来越少了。           

如今,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乡风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要,小锣鼓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以往农村逢年过节总少不了烟花爆竹,污染了环境和空气,还造成了噪声污染,而“朝霞小锣鼓”的重新流行让这一切有了极大的改观。锣鼓喧天取代了“烟雾缭绕”,红旗彩绸替换了遍地纸屑。同时也丰富了村民茶余饭后或者农闲时的业余生活,推进了移风易俗,促进了乡风文明的改善。           

为了更好展现新时代村民精神风貌,朝霞街道还开办了“小锣鼓培训班”,对锣鼓队文艺骨干进行专业指导;组织观看全国优秀乡村锣鼓队视频,编排属于自己的鼓谱;定期举办“大比赛,小切磋”活动,并由街道颁发新时代文明风尚奖。           

采访中,走进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及每一个所(站),都会看到一个以“蜜蜂和蜂巢”为主体元素的黄色logo。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蜜蜂”在沃野采得“百花蜜”,酿出“极品甜”,象征着活跃在宝坻城乡的广大志愿者;“蜂巢”组织清晰、设计精巧,相互间紧密相连、融会贯通,象征区域内街镇、村居等各级各类单位,是文明实践活动的大众平台、坚强阵地和精神家园。           

绘文明画卷,看一树花开。这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正成为一个个乡村振兴、传播文明的“加油站”。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