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天津市对口支援黄南州十周年 | 扶贫先扶智 新区为贫困地区发展打好地基(附视频)

稿源:津滨网   编辑:严玉霞   2021-01-13 21:05

津滨网讯(记者 钟晗 报道 韩乐扬 摄影摄像)2020年是天津对口支援青海省黄南州的十周年。滨海新区通过资金注入、项目援建、产业扶持、智力帮扶等“十聚力”方式,全方位开展对口支援黄南藏族自治州工作。其中,“教育扶贫”在政府组织、社团发力下硕果累累,2020年中,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跟随公益团队走进青海省黄南州,我们一起看一看“扶贫先扶智”是如何改变孩子的命运和地区的命运。


系列一:“我”能上学 上得起学

燕雀也有“鸿鹄之志”,是鸿志班名称的起源。青海省黄南州民族高中鸿志班的学生,大都是生长在高原牧区的小“燕雀”,他们被贫困束缚了幼嫩的翅膀,难以向自己的“鸿志”翱翔。2016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慈善协会和工银租赁有限公司了解到这些孩子的状况后,每年为他们每人提供1000元助学金,直到高中毕业。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高级中学副校长李加才让告诉记者,迄今为止,鸿志班被资助的学生总共有200名,资助的金额已经达到了60万,这些贫困学生圆了上大学的梦。

德却措是一位蒙古族姑娘,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青海民族大学。但在几年前,她却差点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2016年,刚刚获得优异中考成绩的德却措,因为难以支付高中的费用,即将失去学习机会,就在命运的转折点,她得到了“鸿志班”的帮助。“我们当时走访到德却措家,发现她的姐姐已经辍学嫁人了,如果她再辍学,她的未来也会是同样的发展方向。”开发区慈善协会秘书长陈继红告诉记者。

1610518144696040761.jpg

德却措

在“鸿志班”项目的帮扶下,德却措顺利成为了一名高中生,这份资助也给了她努力学习的动力。为了不辜负资助人的爱心,懂事的德却措非常珍惜上学机会,她经常熄灯后到校园的路灯下看书。德却措说,“资助人都是用自己的血汗钱给我们资助,其实他们没理由那样做,但是还是资助了我们,所以我就要一直努力,希望我将来可以做的更好,像他们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瘦弱的德却措像一只雏鸟,在滨海新区爱心团队的托举下,有了振翅翱翔的力量,像德却措这样的“鸿志班”学生还有很多,在新区慈善团体的帮助下,他们有了坚强的后盾去完成五彩斑斓的梦想。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高级中学鸿志班学生格日才旦爱好摄像,他以后想报考摄影专业,“去大城市了解一下关于关于摄影的专业知识,回家之后就把家乡的美丽风景拍一下照,发展家乡的旅游业。”周先加想做一名老师,他说要像老师们一样,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人生。

做了多年的“鸿志班”项目,陈继红深有感慨,她认为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如果没有经过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他们的未来就会像他的祖辈一样,失去更多可能,“国家讲现在扶贫先扶智,我们在做精准扶贫的时候,首先给予孩子们成长的空间。”

2020年,天津市对口支援黄南州已经十周年。据了解,黄南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已基本保障全部入学。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

系列二:“我”拥有“好”教师和“好”学校

当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贫困学生在课堂上读书学习的时候,他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眼含期盼,希望为黄南州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们就是滨海新区选派到这里的援教教师。

赵勇是滨海新区汉沽一中副校长,2018年来到青海省黄南州中学担任副校长。他告诉记者,跟新区相比,黄南州中学的校园建设、教师力量都十分薄弱。为了发挥新区援青干部更大的力量,原本一年半的援青计划,赵勇自动延长到三年。“我希望好好发挥作为校长的管理作用,因为这些年来,天津市政府、滨海新区政府,包括援青指挥部,对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学校的校园环境发生很大改变,要好好利用起来。”赵勇说。

优质的校舍环境、山脚下的新操场、校园里的花园长廊、多媒体教室,硬件环境的改善是实实在在的。如何将这些硬件和新区优秀的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是赵勇努力的方向。目前,这里已经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的直播设备,让黄南州的学生和滨海新区的学生共上一堂课,获取来自新区强势师资,教师们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的视频会议,进行教学研讨。赵勇说,“我们援青的老师比较多,也是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因为我们家不在这,老师们经常利用周日,或者是假期的时间、晚上的时间为学生补课去家访,可以说走遍了黄南州的四县。”

教育不仅局限于授业解惑,它也是一项心灵工程。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里的孩子在提到援教教师时,都会变得健谈起来,连眼神中都会闪出不一样的光彩。他们说,老师们的到来,让他们对未来有了不一样的期待。

十年来,天津市选优配强援派干部人才,实现了“黄南所需”和“天津所能”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天津市共选派了4批122名党政干部和专业人才、黄南选派了10批54名党政干部,互相交流挂职锻炼,互访考察超过5500人次。在教育援青方面,天津市坚持援教项目优先实施、学校设施优先改善、支教老师优先保障、农村教育优先支持的“四优先”原则,抓好校舍改造,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组团式”教育帮扶,2019年黄南州高考文理科上线率均为100%,刷新黄南高考历史纪录。赵勇感慨地说,“教育扶贫在扶贫中是至关重要的,扶贫先扶智,我们从学生入手,逐步改变他们的思想,帮他们去掉贫困的根子,提高文化水平、提高技能,这样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参加社会工作,起到脱贫的作用。”

系列三:“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

多杰措毛是滨海新区公益项目金诺plus资助的黄南州大学生,2020年已经从青海师范大学毕业。多杰措毛出生在黄南州同仁市兰采乡,她所在的村子离县城最远,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或者人们对教育的看法,都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她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在村里开办免费的“补习班”,帮助当地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希望能改变村民的教育观念,“在高中毕业的纪念册上,别的同学说想当作家之类的,我没写具体的,我就只写了:能成为推进家乡前进步伐的一员。”

与多杰措毛反哺家乡不同,受到“鸿志班”帮扶的周措选择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现在,她就读于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在大学校园里,和朋友们一起吃饭上课,和其他女孩一样活泼爱笑。周措说,“高中在滨海新区的资助下,在鸿志班里过得还挺好的,以前志愿者也到我们学校看过我们,我就想着去滨海看看,他们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奔着这个念头就过来了,现在在这我性格也变化很大,认识了很多各地的同学,四面八方都有。”

因为家庭困难高中面临辍学的周措,没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走到千里之外享受大学生活,在和滨海新区有了更多链接之后,对于未来的规划她也充满了想法。马上就要毕业了,她眼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家乡,还有一个是留在滨海,“无论我走到哪里,回家或者是留在滨海,我都会用我这份微不足道的能力去贡献它们、去建设它们,来回馈曾经帮助我的叔叔阿姨,让这颗爱心从这一直延续下去。”

【记者手记】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多杰措毛和周措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权、贫困地区有了更优质教育资源、学生自主“造血”改变家乡面貌,一步一步,教育扶贫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发生了“化学作用”,并不断进行着良性循环。我们也相信,这些孩子们将用自己的一身本领,为崭新的黄南州描绘更靓丽的色彩。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