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烽火硝烟打通“生命线”,陈吉:握紧一把小镐头 坚守一颗爱国心

稿源:津云   编辑:刘阳   2020-10-24 18:30

津云新闻讯:整齐的家具、透露着年代感的白色布套、纤尘不然的地面,一排排书整齐摆放在书橱里,窗台上的绿萝喝饱了水分正在肆意生长,叶子已经灿出花盆,精细装扮的家中生机盎然……

这打点得井井有条的屋子就是曾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当过工程兵的陈吉和老伴张光惠的家,如今,老两口都年近九旬,但是收拾屋子、做饭从不需要人帮忙。“爷爷什么事都不操心,只关心吃,给做什么饭就吃什么,从来不挑。”正在给阳台上的花浇水的张光惠奶奶笑着“吐槽”道,听着老伴的唠叨,面色红润的陈吉爷爷依旧笑意盈盈、一脸慈祥。

秋日的阳光照进房间,温馨的气氛更加浓郁,陈吉爷爷坐在舒适地沙发之中,思绪慢慢带回了70年前,眼前这位享受着淡然与幸福老人曾经经历过的却是铁血男儿保家卫国、以命相搏的硝烟岁月。

海南岛到鸭绿江 打通前线“生命线”

  新中国成立后,陈吉从中南军政大学分配到工程兵部队,1950年刚刚参加完解放海南岛的战斗,朝鲜战争便爆发了,陈吉和部队一路从海南北上,穿着单衣来到了鸭绿江边。

  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但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让工程兵刚架好的道路、桥梁瞬间就被炸毁。

  “我们就赶紧抢修,不分白天黑夜。”没有机械设备,他们靠着一身力气与镐头、铲子,与时间赛跑、与敌人赛跑,抓紧时间重新架起桥梁,铺平道路。

  为了隐蔽桥梁,工程兵们还想出了建“水下桥”的方式,建“水下桥”虽然隐蔽,工程兵却要在水下作业,夏天还好,冬天站在冰水里那个滋味很不好受。

  “冷得很啊!”气温到了零下,下水更冷了,冷风吹过,寒冷从头顶直抵脚心。回忆起那个场景,老人不自觉的双手摸着膝盖。

  “但是你就是这个任务!”陈吉和战友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还往下跳,说到这个时候,陈吉的语气干脆了起来。好在工程兵部队人员较多,他们可以一个小时一轮换,而陈吉也说自己身体好,连感冒都没得。

  除了保障交通线路,工程兵们还要负责挖坑道、修筑工事,为减少前线部队的伤亡损失,他们选择在朝鲜的半山腰挖出坑道,保障作战的战士们能够在敌机轰炸时有隐蔽的场所。他们白天休息,晚上挖防空洞,为躲避敌机轰炸,靠着人力,握紧小镐头,使劲挥向脚下的坚硬土层,冬季汗水伴着寒风,夏季顶着酷暑潮湿,一点点给前线提供救命的隐蔽场所。

  “那时候没有那么多材料啊,没有水泥石灰,都是靠木头,靠人力。”陈吉回想起当年艰难的时刻,又补充道,“挖防空洞的时候,脚下是潮湿的泥土,越挖越深,往往脚最后陷入泥泞中,浸在冰冷的泥沼中。”

炸弹爆炸 他侥幸活了下来

  虽然干得是体力活,但是陈吉他们在朝鲜却是有上顿没下顿,交通线路不通,他们就要饿肚子干活。

  “那时候朝鲜老百姓条件也不好,只有妇女、老人在家种粮食,我们只能在山上找点枣吃。”陈吉说,“现在还洗干净,那时候就没这么讲究了。”

  忍饥挨饿还是次要,最“要命”的是道路、桥梁、坑道也是敌人疯狂搜索、轰炸的目标,工程兵们的生命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当时我们还要随时躲避危险,不只躲飞机,还要躲炮弹,有次在阵地,一颗炮弹离我们很近,落地时候听到‘嘭’的一声,炸开的碎片四处散落。”像这样的危险经历,陈吉经历过很多次。

  “有次我要过桥,刚过去没几分钟,这个桥就被敌军炸毁了。”回想起惊心动魄、死里逃生的经历,陈吉心有余悸。

  “还有一次,我跟随团里的政委和其他战士去前线,敌人的炮弹打过来,就在我们身边爆炸了,爆炸后,我和政委钻到防空洞里面,我们其中的一位战士没有来得及躲避,当场被炸断了一条腿,当时没有办法及时把他抬下去救治,就只能看着……”说到这里,陈吉的眼睛有些湿润,说话也有些哽咽。

  抗美援朝期间,陈吉经历过多次危险。现在回想起来,他释然地总结自己,“我命硬”,活下来了。

战地家信 生死之外难舍家国情怀

  陈吉在朝鲜战场待了近4年,当时,他心里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家人,父亲去世后,老家只留下母亲带着弟弟妹妹们生活,他曾在战场上写了多封家信,不过信能不能寄到母亲的手中,他不得而知,但他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遥尽孝心,在小家和国家之间,他选择了国家,也亦如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一样,舍小家顾大家,抵御强敌、保家卫国。

  “那时候也年轻,生死没想过,也没怕过,大家都是这样,比较朴实。”陈吉说。

  在朝鲜的时候,陈吉看过金达莱盛开的风景,与天真无邪的朝鲜娃娃合过影,但是什么时候能回家,陈吉不知道,直到1954年,在三八线附近的陈吉接到了返回祖国的命令,那时候陈吉才知道,战争终于结束了!

  有国才有家。战争结束了,陈吉回到了阔别5年之久的家乡,看到了他挂心不已的母亲。

  此后,工作、结婚、生子……陈吉的生活步入了正轨,日子也是过得越来越舒心。

  “这几十年的生活过得还不错。”陈吉老人知足地说,2012年的时候,两个儿子为了庆祝陈吉老两口金婚纪念,还特地去东风照相馆,给他们补上了结婚照。

  “我们那时候结婚多简单啊,没有彩礼,没有‘三转一响’,认识就行了。”张光惠回忆起婚礼不由得感慨道,“其实我们上年纪了不想拍,这裙子谁想穿啊,这是小儿子安排拍的。”嘴上嗔怪着,但脸上始终挂着笑意,拉着记者翻看着婚纱照里最后一页的全家福,提到三个出色的孙子,言语里更是透着自豪劲儿。现在,张奶奶还注册了微信,时不时地跟不在身边的孙子视频连线、通通话。

  而89岁的陈吉也是每天保持这规律的生活作息,早上出门锻炼身体,中午午休,下午读书写字。早些年,当年工程兵部队的老战友们还经常联系,现在剩下人越来越少了。

  “一个团的,河南的、广州的、北京的好几个也走了……还是想的……”陈吉说到这里,不愿多说。

  张光惠说,这些年,爷爷很少跟家人提及当年的烽火硝烟,但是对于抗美援朝的勋章和证书,从不收拾东西的他却自己收藏得格外仔细。

  今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0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陈吉这样寄语年轻一代,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