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全国率先启动公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建设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白璐   2020-01-19 11:01

“天津市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70.05/10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有‘黄金4分钟’之说,如果能在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救助,患者生存率可达50%。”昨天,我市在全国正式启动公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建设,将利用3年时间,建立公众心肺复苏技术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和人员能力评定体系,使公众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具备现场救助能力,降低心脏猝停死亡率。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心源性猝死呈现出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低的危险趋势,其中,中青年猝死占到全部猝死人数的30%,这为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事实上,有9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公共场所、家庭等医院以外的场所,处于事发现场的家人、同伴、路人等非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的心肺复苏对于患者的救助至关重要。“如果能在‘黄金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救助,患者生存率可达50%,但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就会降低10%,10分钟没有施救,则很难存活。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众保护身边人的必备技能之一。”市卫健委科教处处长高辉表示。

此次,市卫健委、市教委等我市11个部门联合制定《天津市公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旨在利用三年时间,使我市重点人群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具备现场救助能力,到 2021 年底,建立完备的重点人群认证培训体系,为我市公众救助网络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据高辉介绍,我市将在卫生、教育、科技、公安、交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因职业因素与心脏骤停接触较密切的人群中,率先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其中包括40%的公安干警、20%的在职教师等。“交通现勤民警,社区民警,体育教师,道路客运、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员,机场、车站、地铁站、客运站的工作人员,以及全市所有体育场馆、运动健身场所相关工作人员,力争100%具备心肺复苏技术。”高辉说。

随着项目的正式启动,我市公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建设进入到培训阶段。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成为首批通过认证的5家培训基地,每年可承载5万名学员的培训考核。“为保证培训质量,我市还特别制定了适合公众的学习教材,即使是毫无医学基础的市民,也能通过线上的学习和线下的反复实训,掌握心肺复苏的救助技能。”天津医专校长张彦文说。

此外,为鼓励持证市民对于身边突发心源性猝死人群实施心肺复苏救助,我市还创新性地与中国平安公司携手,为持证者给予意外保险的保护,打消他们在救助时的后顾之忧。

目前,全市有6000名公安干警、2万名在职教师、2.1万名客运与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员、机场、车站、地铁站、客运站工作人员等行业职工即将接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的培训。“面向普通百姓市民的报名通道预计将在今年4月正式开通。”高辉说。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